急救傷病者的處理和護送

(急救護理實務學習班)

深圳 .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八日
講者:劉庭亮先生
香港災難醫療學會義務秘書

香港地少人多,交通繁忙,生活緊張,每當有緊急事故發生時,都可能會嚴重影響正常社會秩序,所以對傷病者的處理和護送,不論是院前或院內,都講求效率及高水準的急救服務要求。香港特區政府負責醫療、急救和救護的單位,包括醫院管理局、消防處及醫療輔助隊。

消防處

消防處的救護總區負責全港的緊急救護服務,共有救護車二百四十多輛、救護電單車三十五輛,每輛救護車都有不少於一名完成了輔助醫療訓練的救護員隨車,他們的服務承諾訂定指標是在十二分鍾內到達現場。此外,亦有流動傷者治療車三輛,供醫院管理局或醫療輔助隊的醫生在災場即時處理簡單手術。

醫院管理局

當涉及有大量的傷亡事故,或有傷者被困的情況,醫院管理局的醫療小組便會出動。

醫療小組成員包括急症科的醫生和護士各一名,他們會帶備藥物和器材,趕赴現場,與消防處及醫療輔助隊人員一同攜手處理傷者。

醫療輔助隊

保安局轄下的醫療輔助隊是香港特區政府的一支志願部隊,隊內除了醫生和護士外,其他隊員都曾接受災難醫療助理訓練,在災難或緊急事故發生時,可立即支援常規醫療衛生的服務。部隊的服務承諾指標是在四十五分鐘內派出隊員到達現場。

醫療護理大方向

現代的緊急救援體系,無論是應用歐美國家的緊急醫療或國內的醫護士方式,他們都需要擁有處理危難事故和大量傷亡者的技巧。危難事故可以是自然或人為的災難,但從所致傷亡類型的層面上,可以分為一般的事故,例如交通意外、大火、屋宇倒毀及一些特別事故,例如傳染病、輻射污染、生化意外等。一般的意外,傷病者都是一些常見的出血、骨折、創傷、或嚴重燒傷的個案,醫護人員都不難掌握這些類型傷者的處理方法,但受特別事故影響的傷病者,醫護人員需要一些特別的技巧,例如要在正確清洗生化意外的污染者,醫護人員要在惡劣的環境應用各項保護措施,防止受到污染。

大量傷者的處理

大量傷者的處理涉及災難醫學的範籌。災難醫學是一門應付災難的醫療和技術的學問。簡單地說,災難醫療就是要各個救援和醫療機構在大型災難發生時互相配合,分配醫療資源,快速及有效地處理和照料大量的傷病者。

檢傷分類

當遇到有大量傷病者時,醫護人員需要按其傷勢的嚴重性來分類,然後按其嚴重性作出先後處理。根據國際的檢傷分類,傷者會以標籤分為紅(第一優先)、黃(第二優先)、綠(第三優先)或黑色(死亡)。

確定傷者分類範圍

災難事故現場傷者處理的區域通常會劃分為內警戒線及傷者收容處,整個區域會被外警戒線包圍,當中會有檢傷分類站,傷者治療區域,傷者接載點和臨時屍體收集處的設立。

醫療統籌的工作

在多輛救護車到達現場處理傷病者時,其中有一位救護主任會擔當傷者分類和安排救護車運送傷者。但當醫院管理局醫療統籌小組到場後,有一位醫生會負責整個醫療統籌的工作。他在瞭解情況後,決定如何調派醫療人員,是否需要醫生額外增緩,有何種醫療器材和藥物需要補充。他亦會與總部的指揮中心保持緊密聯絡,以獲悉現時醫院的情況,那一間醫院可以接收額外的傷病者。當然,他亦會統籌輔助醫療部隊的增援工作。

處理傷病者

在處理大量傷病者時,尤其是創傷的個案,一套有系統而規範化的傷者評估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找出傷病者的傷勢及致命情況,從而進行適當的救治。

初步評估

初步評估是要確定傷病者有否即時的生命危險,其範圍如下:

  • 確保氣道暢通及保護頸椎(提頜法/改良推頜法)
  • 檢查呼吸情況
  • 檢查血液迴圈,制止嚴重的出血
  • 檢查清醒程度(簡單的對聲音及痛楚的反應)
  • 快速檢查身體

情況不穩定的傷病者要立刻送院。但如果有醫療小組在現場,可以給傷病者作即時的適當治理,例如作靜脈注射,給予藥物,糾正心率等。

進一步的評估

進一步的評估包括查詢病歷、檢查生命表徵和由頭部到腳趾的檢查三個部分。

查詢病歷

包括病徵及病狀、痛楚評定、過敏資料、服用藥物記錄、過去病歷資料、最後進食時間及發生事故的經過。

檢查生命表徵

包括呼吸、脈膊、血壓、體溫及清醒程度(格拉斯哥昏迷程度指數)。

由頭部到腳的檢查

包括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脊椎及背部、盆骨、下肢及上肢。

處理傷者的基本技巧

氣道
要用最基本的按額提頦法打開昏迷病者的氣道。懷疑頸椎有損傷者,要運用提頜法或改良推頜法。口咽氣喉是最常用來保持傷病者的氣道暢通。

為氣道阻塞者插管是一個有效保持氣道和給予氧氣的方法。現時,除常用的氣管內導管外,亦有共通導管和喉罩呼吸導管的插管方法。在氣管導管接駁上二氧化碳指示器,監測喉管呼出的氣是否會含有二氧化碳,可以確定喉管是否插在氣管內。當未能為病者插管,可考慮環狀軟骨穿刺。

手動或電動的抽液器是不可缺少的器材,幫助抽出口腔和氣管內的痰涎或血液。抽液器的使用和熟練的抽吸技巧,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呼吸的處理

因應不同的情況,使用簡單面罩、文氏面罩和高濃度氧氣面罩給予不同濃度的氧氣,要小心供氧給予有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的傷病者。膠囊及面罩復蘇器是最基本施行人工呼吸的工具。使用電腦控制的呼吸機來維持病者的呼吸當然是最為有效。血氧計可以即時顯示出血中含氧飽和度,是為最有效的監察血中含氧量的儀器。

血液迴圈的處理

靜脈輸液最好能在傷病者進入休克狀態前做妥,生理鹽水是最常應用的輸液。當心臟停止跳動時,要施行心臟外壓,並配合人工呼吸一同進行。在行進間或在救護車上,進行心肺復蘇法是十分困難。自動外置式的心臟去纖顫器能夠有效地糾正心室撲動或心室性纖維性顫動,醫護人員要熟悉使用去纖顫器和依據既定程式施行電擊。心臟有問題的傷病者,最好能使用心跳監控儀器觀察其心跳情況。

藥物的應用

一般搶救都會備有呼吸和心臟的藥物,醫護人員要熟悉各種藥物的特性,慣常使用的劑量,在進行搶救時,要及早預備藥物。為了能即時使用一些靜脈注射的心臟藥物,在救護車上很多時會將藥物預先抽在針筒內備用。

其他重要的技巧

危難事故和交通意外中會有很多受到創傷的傷者,固定頸椎和脊椎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當中包括徒手制動(包括頭鎖、肩鎖、頭肩鎖、胸鎖和胸背鎖)頸椎,和使用頸套、頭部固定器、脊椎板和解救套等裝備。

其他事故

傳染病

醫護人員要熟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要留意疑似病者,穿上適當的防護裝備。在救護車運送時的保護措施要做到,事後消毒救護車。

救護車接載疑似沙士病人

要關閉救護車的冷氣/通風系統,並把駕駛室和車廂後面的窗戶打開,使新鮮的空氣在救護車行駛時可由車輛的前端進入,並在車尾帶走車廂內的空氣。在情況許可下,醫護人員最好處於一個上風的位置去照料病人。

給予病者氧氣和為病者施行人工灌氣及抽吸

為避免霧化的情況產生,使用簡單面罩供氧氣予此等病者時,氧氣的流量不得超過每分鐘6公升。如病者須要高流量的氧氣時,要使用高濃度氧氣面罩。

要將細菌/病菌篩檢程式接駁面罩後,才可使用膠囊復蘇器施行人工灌氣。在施行人工灌氣時,若病者仍有微弱的呼吸,則須要在灌氣時儘量配合病者的呼吸節奏,避免濺起病者的口咽分泌物。在可能的情況下須慢慢擠壓及放鬆膠囊,不可過度擠壓膠囊。無論使用手動或電動抽液器為病者進行抽吸時都要輕力進行並要嚴格遵守各項保護措施,避免濺起飛沫和被飛沫污染。

輻射污染

醫護人員要對輻射有基本的認識,瞭解輻射粒子(阿爾伐、貝他和X射線)的不同穿透能力。而由於輻射可以在日常應用於發電、醫學上的檢查、工業、保安和考古等範籌,故醫護人員到達發生事故的現場時,如傷者有涉及以上的工作時,要作高度警惕。不要進入懷疑洩漏輻射的現場,在有需要時穿戴外袍、手套、帽、口罩和膠靴以作保護。

生化意外

生物意外包括碳疽桿菌、鼠疫巴斯德菌、天花病毒等都可以做成致命的傷害。化學意外包括神經毒素製劑、水皰毒素製劑等亦可以在意外中污染人體。在十多年前曾經在日本發生使用神經毒素的恐布事件。近年大城市日益受到恐布事件襲擊的威脅,各醫療單位有需要預先制定生化意外的應變計畫,包括受污染人士的治理方法和減低污染的沖洗方式。負責接收等病人的醫院要在急症室外設立臨時的沖洗設施,受污染者要在沖洗後,才可進入醫院範圍。當然應變計畫亦需要為各醫護人員預備合適的保護裝備。

運送傷病者

在一般情況下,由現場往醫院,或醫院與醫院間的運送,會由救護車的人員負責,遇有一些危殆或嚴重的傷病者,會根據其病情、臨床表現、惡化的機會和沿途的治理,決定是否需要由醫生或護士護送。

在一些轉院的運送,由於時間較為充裕,很多時都會作出以下的安排:
運送前

  • 醫護人員要互相溝通,瞭解病人的情況
  • 與接收醫院作出聯繫,通知作好準備
  • 將病人的病歷,治療記錄,X光片等齊集
  • 向病者及其家人解釋運送時的危險,並要簽妥同意書
  • 主診醫生決定護送的人選,是否需要有專科醫生的陪同
  • 要有一套完整的醫療 / 護理計畫,在途中如有病況改變,如何應變
  • 出發前要重新檢查病人,病者的生命表徵有否異常的改變,附在身體的喉管,例如靜脈注射、氣管內導管、胸腔導管等有否阻塞、移位或脫落
  • 將運送的記錄填妥,記錄病人的生命表徵和其他特別情況

運送時

  • 嚴密監控病人的情況,最好能夠有心臟跳動監控儀、血氧計等器材的幫助
  • 在運送途中,病人的情況、各項曾經施以的治療和護理工作都要清楚作出記錄
交收病人

除了要清楚交收各樣醫療記錄和X光片外,亦要與接收的醫護人員確定病人的情況,例如病人胸腔導管的位置。

院內傷病者運送

在醫院內的傷病者因需要施行手術,須從病房運送到手術室,負責的護理人員亦要作出適當的安排,特別是身份的確認,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和文件。若醫院遇到災難事故如火警時,撤離傷病者必須加倍小心,醫護人員除了謹記逃生途徑的單程方向外,更要把一切病床旁有可能拌到物件的設備整理後,才按緊急應變計畫的先後次序撤離傷病者。

處理危難事故常見的問題
  • 醫護人員需要在事故現場處理傷病者,他未必會熟悉習事故現場的情況。事故發生的地方,有否其他潛在的危險,那處可以作為治療傷病者的地方,他們都未必完全清楚
  • 事故現場有消防員和警務人員,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在處理傷病者時,很多時會有不協調的情況。例如警務人員為了收集傷者的數目或其受傷情況,會妨礙傷者的救治
  • 救護車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所應用的器材或儀器,很多時都並不相同。例如不同型號的心臟去顫震機會有不同的操作模式,醫護人員未必能完全掌握
  • 當事故發展到需要輔助醫療人員增援時,常規的人員又會對他們的工作能力產生疑問,不敢將工作分配給他們
  • 市民的知情權高漲,傳媒記者和電視臺都不會放過每一個機會將搶救過程攝錄,醫護人員在‘監察’的情況下工作,壓力倍增
解決方法

醫護人員要好好準備自己和配備合適的器材,包括:

  • 專業的知識,急症科和災難醫療的培訓
  • 熟悉的技巧,對各類器材有熟練的操作經驗
  • 配備合適的急症藥物和器材,用背包分類,易於攜帶
  • 各人需要有頭盔、戶外工作服等行動裝備
  • 每輛救護車要有無線電通訊器材,醫護人員亦要備配備對講機或手電筒,方便聯絡
  • 需要一個熟悉整個醫療系統的資深醫生,統籌整個醫療救援行動
培訓專案

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需要有持續的訓練,日常要通過課堂和在救護車上的實習,熟悉各類器材和處理傷病者的醫療程式。醫療人員對傷病的評估、氣道處理、創傷處理等環節,需要時常操練。而在現場將傷病者分流,與其他單位一同處理大量傷病者,則需要通過跨部門災難事故演練來互相配合。

以下的專案都是急科症醫護人員重點培訓的課題:

  • 高級心肺復蘇法
  • 氣管插管
  • 人工呼吸和心臟外壓技巧
  • 使用藥物
  • 創傷處理
  • 徒手固定頸椎
  • 使用頭部固定器和脊椎板
  • 使用解救套
  • 院前急救
  • 大型事故現場管理
  • 傷者分類
  • 其他
  • 外科急救技術,例如處理氣胸
  • 內科急救技術,例如處理心臟病
  • 閱讀心電圖技巧
  • 護送技巧
  • 在救護車上運用以上技巧,持續處理傷病者
  • 盡可能按照運送的每個程式,作出妥善安排
災難醫療概念

一個健全的醫療體系須要有一套全面的醫療應急計畫,香港特區政府在多年前已應用訓練民眾支援醫療隊伍的民防概念。醫療輔助隊就是由民眾組成的志願輔助醫療部隊。他們將一群專業的醫生和護士組合起來,提供訓練給予其他志願人士,將他們訓練達到緊急醫療助理的第一級程度水平,加上部隊特有的災難醫療訓練,每一個隊員都有能力在災難事故發生時在不同的崗位,例如事故現場、救護車、急症室和醫院病房,支持正規的醫護人員。二零零三年的沙士疫症和二零零四年的南亞海嘯,醫療輔助隊的志願隊員充份表現其出色的專業水平和對社會的承擔。

香港出色的急救和災難醫療工作,實在是有賴一群出色的醫護和救援人員的貢獻,尤其是在工餘時間,以志願身份加入輔助醫療部隊的醫生和護士,更是值得我們的敬佩。

參考資料
醫療輔助隊,(2003),災難醫療助理訓練手冊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4), ACLS Provider Manual
Hospital Authority, (2006), Inter-Facility Patient Transfer Care Manual
消防處2004/5年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