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校危机处理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知识培训)

南京 .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讲者:陆伟洪博士
香港灾难医疗学会主席

(1) 引言

香港的总面积有1,103平方公里,人口则越过6,900,000。除了高密度人口外,更有不少的灾难危机因素,例如︰高楼大厦、交通挤迫、沿海地区、危险斜坡、低洼地带及高节拍的生活压力。此外,香港市民对危机事故的处理亦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政府除了不断教育社会民众认识不同类别的灾难和紧急应变方法外,亦设立跨门灾难事故应变系统,按不同种类的危机作出指引及行动计划。

(2) 紧急救援召唤系统

香港采用单一电话处理应急召唤,任何紧急事故需要警察、消防及救护服务,都可以透过“999”电话联系。警务处负责事故现场的秩序控制,维持治安,维护法纪和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在危机事故发生时,警务处亦会派出谈判专家到事故现场,舒援受害者情绪及联络其他部门到场协助。警队拥有26,669名纪律人员及4,855名文职人员。

​ 消防处有各级消防、救护人员8,675名及文职人员676名。此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处理火警、提供救援及救护服务。此外,亦会处理其他特别事故的服务召唤,包括交通意外、被困升降机、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房屋及墙壁倒塌、水浸、山泥倾泻、及企图从高处跳下等。

(3) ​大型事故应变机制

教育统筹局是负责香港学校政策及行政的最高机构,为了学生、教职员和学校的安全,教育统筹局制订了一系列的应急事故指引,供校方按实制环境需要跟进执行。这些指引除了经常作检讨外,亦须协调各常规部门订定的应变计划,处理不同的突发事故。涉及的部门包括警务处、消防处、医管局、卫生署、医疗辅助队,食物环境卫生署、教育署、运输署、社会福利署、房屋署、天文台、土木工程署、拓展署、屋宇署等。

(4) 学校危机处理

(香港现有8间大学、519间中学、759间小学和737间幼稚园,学生人总数有1,100,000人。):

​ 学校危机包括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性和身体虐待、自杀及死亡等。这些危机会产生混乱,令学生情绪不安,感到受威胁、失落及心灵受创。对于学校教职员而言,最重要是当危机发生时,是否有足够准备(Hull, 2000),最有效及最基本的危机处理方法,包括即时介入、提供心理支援、让受影响者有机会表达感受,及教授应变行为。

为学生投购保险

学校需投购综合保险计划,为学生提供公众责任及团体人身意外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可保障学校在任何导致产生身体受伤的事故而须承担的公众责任。团体人身意外保险赔偿学生参加学校活动意外死亡或永久伤残。

​急救《教育规例》第55条订明
  • 每间学校房产内最少须备有一个急救箱。
  • 每间学校最少须有2名教师曾接急救训练(注一)。
  • 急救箱无论何时均须保持设备齐全。
  • 所有科学科教师、工场导师及其助助须熟知急救箱内所载物品及其用途。
  • 任何学生人数逾100名的学校,须在房产内提供一间护理室作健康检查及急救之用。
​负责管理急救箱的人士须确保
  • 急救箱内备有急救用品一览表;
  • 所有药物均贴上适当的卷标;
  • 定期检查物品的数量,看看是否需要增补;及
  • 检查药物的有效日期,以便预早更换。

​(注一)曾接受急救训练(香港法例第509章)内容

a. 评估伤病者(生命表征,情况稳定性)
b. 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法
c. 出血及创伤
d. 人事不省
e. 烧伤及烫伤
f. 拉伤、扭伤、腹伤及骨折
g. 中毒、痛症、异物及咬伤
h. 搬运伤病者

​意外
  • 为避免学生在上学期间发生意外,校长应指派教职员在小息及午膳时间当值。校长亦须在放学后安排校内员工当值,以确保学生安全离开学校。
  • 若发生轻微意外,例如有学生割伤或出现瘀伤,教职员应即时为受伤学生施行急救。
  • 若发生严重意外,校长有责任︰
    • 确保受伤学生获教师照顾,包括陪同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
    • 把意外事件通知有关家长及学校所属地区的高级学校发展主任;
    • 如把学生送回家中,则须确保学生已交托给其家人照料;
    • 把意外事件通知保险公司;以及
    • 向所属地区的高级学校发展主任提交书面报告,阐述意外详情。
  • 此外,校长应备存记录,详列每次意外及治疗受伤学生的情况。
​台风及持续大雨

校长须留意天文台发出的台风及暴雨警告信号。并按教育统筹局发出的停课指引,及安排学生安全情况下回家。

  • 三号台风警告信号︰幼稚园、身体弱能儿童学校及弱智儿童学校均应停课
  • 八号台风警告信号︰所有学校均应停课
  • 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1. 上午六时十五分前发出— 停课。
    • 2. 上午六时十五分至八时发出— 停课。但学校必须确保校舍开放,并安排教职员照顾已离家上学的学生,直至正常放学时间,并应在安全情况下,方可让学生回家。
  • 水浸、山泥倾泻︰
    ​校长应根据过往经验,评估可能对其学校带来的影响,决定是否停课。校长须联络教统局的新闻组,安排发出公布。
​防火措施
  • 学校须为所有员工及学生安排防火讲座,加强他们的防火知识及提高日常生活防火意识。
  • 课室及校舍的出口必须经常保持畅通无阻。
  • 所有课室及宿舍均须张贴火警逃生路线图。最少每六个月须进行火警演习一次。
  • 学校不应将按火警钟的任务指定由某一些员工负责。任何人在发现或怀疑发生时,都有责任即时按动火警钟。校方亦须确保在按动任何一个火警钟,其他的火警钟亦会相应发出火警响号。
  • 学校所有人等,包括文书人员、厨务人员、维修人员,以及教师和学生,均须能听到钟声,并且必须参与火警演习。
  • 根据消防署署长的要求,所有学校均须安装灭火筒。灭火筒须安装在易于拿取的地方。校舍内的所有消防装置或设备均须时刻维持性能良好。
  • 除厨房外,不得在校舍其他地方煮食或使用明火。厨房须特别设计和建造,并取得消防处批准。
  • 学校范围内禁上吸烟,校方并须要求访客不得在学校范围内吸烟。
​气体泄漏

当校内出现气体异味时,应遵照下列步骤处理︰

  • 即时将报称感到不适的学生,带往护理室或可用作临时护理室的适当房间。倘若人数众多,则应将他们带到有盖操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而安静地将受影响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开,并让前者尽量吸取新鲜空气。
  • 教师应将情况报告校长或副校长,待决定应否召唤救护车,以提供即时治疗/送院救治。
  • 若怀疑气味来自校舍范围,应尽快令受影响的课室/房间空气流通,关上所有煤气掣,然后报告泄漏事件。任何人都不应使用火柴、流动电话、明火或开关电掣。气味散去后,要求气体供应商尽速来校检查气体装置,才可重新接驳气体供应。
  • 倘在关上煤气掣后,校舍范围内的气味仍未散去,则应立即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拨电「999」要求提供紧急服务(包括警察、消防队和政府化验师),以及通知气体供应商。如果气味由校外传入,应前往一个安全的地方拨电「999」求助。教职员和学生疏散至安全的地点,等候紧急服务人员抵达。
  • 在护理室内,感到不适的学生应以舒适的姿势(坐或卧)休息,并由一名负责教师(曾受急救训练)细心照料。如学生情况严重,则应即时送往区内就近的急症室诊治。
  • 部分学生如在护理室休息一段时间(例如30至45分钟)后完全复元,校方应准许他们继续上课。至于仍感不适的学生,则应通知家长将他们接回家中。或按学生的需要送往区内就近的急症室诊治,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
​​传染病处理

学校是群体聚集的地方,加上学生不适当地作出个人护理、传染病容易通过人传人之间的紧密接触而传播。传染病可来自员工家长或学生。除了要注重一般的卫生习惯和防疫注射外,学校的员工应采取适当的传染病预防措施。

​​监察病情
  • A. 妥存健康记录
  • B. 量度体温
​​标准预防措施
  • A. 正确洗手方法
  • B.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手套、口罩、护目镜、面罩及保护衣
  • C. 污染物品之处理︰
    • 床被衣服(1:49稀释漂白水内30分钟,才作一般处理)
    • 共同物品(1:5稀释漂白水抹拭,待10分钟才清洗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
  • A. 飞沫传播︰流行性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 B. 空气传播︰肺结核
  • C. 接触传播︰结膜炎、头虱
​​学童自杀个案

学校均应成立「危机处理」小组,以备处理校内学生自杀事件和一切危机事件。此小组的主要功能是︰

  • 即时确保所有学生及教职员安全
  • 尽快稳定学校情况,使回复正常运作
​​成员
  • 组长(学校领导层如副校长)
  • 教职员联络人
  • 家长联络人
  • 社区联络人
  • 学校社工/辅导老师
  • 教育心理学家

当辅导人员尚未到场提供协助时,其他人士均可尝试给予有关学童情绪上的支援,保持冷静,并分析当时的情况。若学生处于险境,学校应向警方求助或召唤救护车,并须注意下列应做和不应做的事项︰

应做的事项

  • 对任何自杀的念头和暗示自杀的说话或行为,均不应掉以轻心;
  • 愿意聆听和了解有关的问题;
  • 拿走自杀的工具;
  • 联络家长/监护人,并要求他们尽速前往学校;
  • 陪伴学童至危机完结;
  • 找来学童的至亲好友在旁为其分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以及
  • 在事后低调处理,避免戏剧性的渲染。

不应做的事项

  • 不应低估任何意图自杀的个案,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 不要作出挑战,例如说︰「你要寻死的话就去吧!」;
  • 不要与该名学生争论他应该生存抑或死亡;
  • 不要假定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自行应付压力和伤痛;及
  • 不应在事后对意图自杀的学生给予过分的安慰。
(5) 总结

紧急事故影响人的应变能力,使人无法以惯常解决事情的方法应付突如其来的事故,常规应急机构亦未必有足够的资源储备以应付难以估计的额外需求。因此我们要有前瞻,及早制定应变计划和提供有关的教育,当事故发生时可按照计划大纲联络相关部门,领导其他机构及团体,与市民大众共同作出呼应的行动。

​香港人齐心合力对抗「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非典」的经验,卫生署立刻成立一个卫生防护中心,不段检讨现行的应变计划,编制及更新各类传染病症的资料,使各界人士了解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配合,校方按相关的建议,制定细则及安排讲座,使我们未来的社会栋梁可及早备有紧急应变的概念,日后遇到危机或突发事故时,亦可以适当处理及稳定地面对。

资料搜集︰www.emb.gov.hk